
这是一部探讨反犹太主义的电影,
如果放在现在的中国,它恐怕会像《南京大屠杀》一样没有市场,所以我换一种角度,介绍一下本片的剧情吧。
阿飞从河北来到北京一家进步周刊当记者,主编让他针对当前存在的地域歧视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能够和之前那些没有效果的文章一样,一定要另辟蹊径。
阿飞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自己假装是河南人。这一装不得了,惹出了一系列的麻烦事。
办公室里的秘书对他坦露了自己的秘密,虽然这个女秘书本身就是河南人,但是她在申请这份工作时投了两份简历,一份写明自己是河南人,另一份则谎称自己是山东人。结果第一份被拒绝而第二份却被接受了,而这却是一个以标榜平等而深受欢迎的周刊所发生的事。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个河南人竟然建议阿飞改一下自己的河南人身份,比方祖宗哪辈是山东人之类的,就不要强调自己是河南人了。
阿飞感到了问题的严重,也为自己的这个点子而兴奋,但是之后遇到的种种遭遇更是他没有预料到。
比如,给他妈妈看病的医生只给他推荐非河南医生,而当阿飞给出一个河南医生的名字并指出自己的河南人身份时,那个大夫则有些尴尬支支吾吾干笑着走了。
阿飞想到了他的大学同学,东北人大伟,联想到北京人(或者很多地方)对东北人的歧视,他联系了大伟,想问问他的感受。正好大伟也在北京联系了一个工作,准备把全家都搬过来,却遇到了租房难的问题。
而阿飞和女朋友准备结婚蜜月旅行的饭店竟然不让河南人住。
更严重的是他的女朋友,北京姑娘可欣当得知阿飞要装作河南人时吓了一大跳,因为她了解她周围的人对河南人的看法,尽管她自己并不歧视河南人,甚至讨厌歧视河南人的人,但是她却不愿意面对所有的这些压力。
而阿飞是个愤青,他不能容忍别人允许地域歧视这样存在下去,因为只要自己体面一点、不是河南人就好了,甚至自命清高地声称自己反对歧视河南人,但却一点行动都没有。
阿飞最后写出了《我当了六个月的河南人》的脍炙人口的文章,引起了一片好评。而他的女朋友可欣也终于明白了只是容忍和没有立场是一样的,重要的是行动,她打破了邻居们的君子协定,把自己的房子租给了阿飞的东北同学大伟。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片子里面抽烟的场景太多了,差不多有一半的镜头都有抽烟的,有一半的人物会吸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