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真伪外企之比

真伪外企之比较

2007-7-22 21:09:00
浏览:364 次 关键词:外企
每天七点钟起床,仔细地进行梳洗,用过简单而不失营养的早餐,打开衣橱,找出按照今天的工作内容而搭配出的衣服,换下家居服,套上精致的套装,用五分钟的时间化出淡妆(再没时间也要涂上口红),穿上颜色与衣服及包协调一致的有跟的皮鞋,拿起皮包。好了,可以出门了。

一个“白领”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八点半准时坐在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打开计算机,等开机的半分钟时间,打开抽屉,取出前一天未完成的表格。开机了,打开邮箱,收邮件,老板半夜里不睡觉发出的邮件刷拉拉一下躺出好几封,大致浏览一下,马上对今天要做的事情有了底数。不慌不忙地去冲咖啡,一只手在搅着杯底可能化不开的咖啡,另一只手拿起了电话:温迪,老板请你十点半开会......

外企每个人都有英文名字,大家互相之间以英文名字相称(否则视为老土);当然写邮件也用英文,尽管全部是中国人(但老板不同啊,人家是香港人,持有英国护照)。邮件的最后一定要用Best regards, 即使是发给隔桌的同事,这一点也绝不能马虎。谈工作时项目要说成Project,中文内夹带英文词才是专业的外企白领用词。英文是一个白领必须具备的“软件”,无此软件,则不能称其为白领。

此为外企“白领”的基本要素。接下来,每个白领的“身家”则是异曲同工。有title的通常读过MBA,无title的在其它外企已经“受训”,因而无须担心她或他的言行会不符合外企公司形象。

此类外企里人才精英荟萃,可人员的流动永不停息,称得上是铁打的外企,流水的员工。将走的一副壮志未酬之心,在职的个个暗自计算告别的时日。

其实我在心里称此类外企为“四不像”,称持英国护照并自称英国人的黄种人为假洋鬼子。我有意无意在一些场合坚持不说夹心饼干样的英式中文,老板屡次要求我将中文信件的抬头和结尾署名按英式排在左边,我却频频犯错,仍放在右边,凡此种种,直至离开那个四不像的外企。

及至进入了真正的外企,开始领取符合白领工资标准的月薪收入,却由于工作性质,除了谈判时不再有更多机会穿起套装,经常是一件T恤加牛仔裤便在钢材市场东奔西忙;公司里老外众多,英文说得象普通话一样流利,可连德国老板写邮件过来多以Hi 而非Dear开头,更有趣的是,英文说的不好的同事对着老板说英文,而老板却用生硬的中文回答,生生是将小品搬进生活。所有假外企里的繁文缛节均是多余,连小德接电话张口就是:喂,干嘛!直白的中国发音啊。

人员的流动几乎凝滞,总部很多同事在本公司工作几十年,一副生是我司人,死是我司鬼的架势,看上去我们也可以作誓与本司共存亡的打算了。

尽管它在许多方面还不尽完善,还是喜欢这样的外企,因为它让人有归属感,有心无旁骛专心工作后的成就感,有因优厚收入而在家人面前的自豪感,它使人充分感受到“工作时拚命工作,回家后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快乐。

来源:黎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