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6日星期日

推荐:从就业的角度来规划大学学习

彭小兵

1976年出生,江西安福人,管理学博士,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副教授,重庆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产业经济学和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传播经济思想和管理智慧,…

(2007年12月19日,在虎溪重庆大学城的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所理解的大学学习。当然这个理解,既包括了我的理解,也包括别人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下面要讲的东西有些是我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有些是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朋友以及在各种文献资料上查阅到的一些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我把它们归纳整理出来,以我所思考的逻辑,讲解给大家。我的演讲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展开:

一、读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的认识

二、为什么要读大学:基于信号显示原理

三、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差异

四、大学的培养目标

五、大学学什么?

六、怎样进行大学学习

七、如何做一个好学生:以《管理学》学习为例

一、读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的认识

讲到对大学认识的这个话题,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以前对大学的认识和现在对大学的认识大不一样了。可能的确如此,过去我读大学的时代以及在我之前的大学时代,跟今天已经很不一样了。以前那个时候对读大学的意义、大学学什么、以及大学毕业之后工作的走向等等,跟今天比较起来几乎是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虽然有时代的变迁,但有关大学的精神、大学的文化以及大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与学问,应该是不变的,同样可以用来指导今天的大学教育。

以前我是怎么认识大学的呢?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在上大学之前还真正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我是农村出来的。农村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所经历的很少,见识也不多,因此,我的儿童时代、少年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对大学的深刻的或者有价值的认识,再加上时间过得久了,忘记了许多,现在只剩下些零星的记忆。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上的小学。我相信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小学时候对读书没有特别的目标概念,也许我们的父母有目的和期望,但至少那个时候无忧无虑的我们是没有什么概念,大家都读书我们都也读吧,不像现在一样我们对还在幼儿园的孩子就说起将来他们长大了读北大去清华上哈佛什么的。那个时候除了每天都想吃点好的菜,盼望着过年过节(因为有肉吃、有饼干、糖果等零食吃,过年还有新衣服穿)。除此之外,还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每学期期末,考试不好时被爸爸骂、甚至挨打,因为考试成绩的问题我跪过很多次搓衣板,显然是因为不符合我爸爸的期望。到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唯一的强烈希望是考上初中,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小学升初中是要考的,也就是选拔,大部分小学生因为考不上初中就辍学。我姐姐我妹妹,就是因为没有考上初中而至今也只是小学文化水平,我们村像我这么大年纪以及比我大年纪的村民,绝大部分都是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有几个甚至学都没有上过。在中国,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绝大多数孩子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努力,但生活状态千差万别,原因是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譬如贫穷。我很幸运,也是我爸爸妈妈特别眷顾我,我考上了初中。

到初中后,我就有了强烈的读好书的愿望,当然也没有明确的上大学的概念。那个时候,初中考中师、考小中专,就像现在考大学一样非常重要但还要更难些,是农村孩子跳出农门(吃商品粮)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那个时候我们村甚至我们乡,能够读大学的人寥寥无几,因此读中师、小中专是最好的出路了。我们家邻居有一个孩子,比我早两届,考上了小中专而没有去上坚持要去读高中,被她姐姐、姐夫们骂、甚至说要断绝关系。你们现在想想看其中的利害关系了。我后来考上了我们县高中,没有随大流去读什么中专中师,现在看来,我们邻居还有我,选择是正确的。那个时候对于消息闭塞年龄又小的孩子,心里压根就没有明确的上大学的概念,没那个念头。

到高中了,才较多地说到或听到有关大学、大学生活和大学学习的话题。印象深刻的有四个。一是我们高中的历史老师在上课时谈到过她上大学时的一些情况,历史老师是个年轻的女教师,记得名字叫张岚,我们有时候就叫她张山风,她也嘻嘻哈哈的乐得接受。她学的是师专,她对她们大学学习的描述是轻松和愉快的,让我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和向往,现在想来只所以我的这个老师读大学这么愉快,可能是她学的是文科的缘故。记得她描述的大学学习是这样的:上课很懒散,应付考试就是在考前划重点、然后考前背一下就能过;课后有事没事经常去唱卡拉OK。这就是大学学习。我当时是第一次听到过这种洋术语,也不知道唱卡拉OK是唱什么。

二是我们高三物理老师在上课时描述过他在我们省城的江西师范大学读书时的一些现象,我现在记得的只是他曾说什么省城南昌的八一大道,在白天只通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其他货车或载重汽车白天是不能走那条路的,南昌的八一大道确实曾经是南昌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至于为什么要说起这个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起道路通车的问题,我就记不得了。

三是有一个老师,我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了,也不记得他教我们什么科目的,我只记得有这么一回事,说大学学习经常把大家拉到一块草坪上,然后坐在草坪上,大家围成一堆,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完了就下课了。我只所以记得这回事,是因为当时觉得读大学这么自由啊,因为我读小学上音乐课的时候老师规定手必须放在背后不能放到桌子上,有一次我无意识地把手放在了桌子上被老师抽了一鞭,小学上学时大多数老师上课是要带鞭子的,既是上课用的,又是惩罚捣蛋的学生用,我还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脑袋曾被老师敲起一个很大的包过,现在想来,这是体罚了,但我现在很感谢小学老师们对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严厉,不然也许今天我可能就不是站在这里了。

四是我们家邻居我读高二时他已经考上了大学,而且是在北京读,读的专业是当时很令人羡慕的信息工程,而且也是我们那个村庄文革以来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我是我们村里的第二个,全国刚解放时以及解放前我们村里出了几个大学生,现在都退休了,有的做了教授,有的是高级工程师)。他放假回来给我讲的一些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事,还在我读高三时从北京给我寄来一些高考的复习资料,对我帮助很大。我的大学之前,记忆中关于大学学习的认识仅限于这些,不多。后来真正上了大学,有了实地切身的体验,关于大学学习的体会和感受当然就不一样了,这是我下面要讲到的。


二、为什么要读大学:基于信号显示原理

我还想在具体谈大学学习之前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你们当中有两个专业班的同学上过我的课,知道我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对于你们低年级的学生,我一般在第一节课的时候会问你们“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上名牌大学”的问题。你们大多数同学回答问题的角度是基于自身知识的提升和将来工作就业的需要的,而我一般会给出基于经济学的解释。首先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也就是为什么要学知识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简单,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消除愚昧,提高认识,找到并做好一个工作或事业,等等;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由于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的财富,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因此需要构成这个社会、或国家或民族的成员去学习、去掌握。

其次是为什么要读大学,而且尽量争取上名牌大学的问题。经济学认为,大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有效信号并为就业市场提供了一个筛选机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Michael Spence,他的主要得奖工作成果就是用有益信息(productive signaling)理由来重新诠释教育的功能。他在自己的哈佛大学博士论文中就提出,大学或者根本上说教育,最大的作用实际上不在于教会了你什么东西,大学最大的作用就是为就业市场提供了一个筛选、或甄别机制。

以找工作来说吧。在就业市场上,有那么多的求职者,据说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500万,光一个重大每年就业的人就成千上万,企业主管哪有时间和精力一个个去考察谁有能力、谁没有能力?而且这些能力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考察出来的。但又要招聘和储备人才,那我就看你的教育程度吧。在同等情况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先录用,接受过名牌大学教育的优先录用。通过对大学教育或者说高学历的竞争,把有能力的人和较没有能力的甄别出来了。推而演之,名牌大学就是通过更激烈的竞争,把最有能力的和相对能力弱的筛选出来。另外,除了看学历和学校牌子之外,同等情况下就会提出看看成绩单、看得奖纪录、看各类技能证书,这些东西也都是有效信号。拿重庆大学的研究生推免来说吧,那是在同等情况下(因为都是重大同专业的学生),哪些同学能被保送上研究生哪些不能,就看你的成绩了,而且更喜剧的是,学校看成绩只看你在全班成绩单上的排名或名次,至于成绩到底多少分以及成绩单的课程内容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就是这个道理。聪明的雇主都会这么做,把全国各大高校最优秀的学生抢过来。至于有些企业会说,我们不看重你的文凭,什么人都可以来应聘我们的工作,那我告诉你,这样的企业,能不去最好不去,因为这样的公司的老板,要么没有经济头脑,要么不会对员工下本钱,你很难在这样的公司得到相对更好的锻炼或培训。当然现实中也有不少大学生干活不如高中生,名牌大学生不如普通大学生,但你要知道,这种情况是有,可一方面,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也就是在现实中不是主流,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要学习好还要情商好,也就是应该同时具备IQ和EQ,IQ就是你的智商你的学习成绩之类的,EQ就是情绪商数,就是那些进取心、合作能力、责任心或责任感之类的。在EQ相等的条件下当然是上了大学比没有上大学更能成功了。即便是在情商方面,不同的大学,情商的培养或训练环境不一样,一流的大学里面出入的都是成功人士,都是高级人才,因此情商培养环境也不一样,不同层次的大学还是将不同EQ的人才甄别出来了。道理就是这样。

在座的同学,今天你听了我的话,你就不会为你今天选择来重庆大学读书后悔,相反,你应该感到庆幸和自信。读书是有用的,没有无用的知识,你们不要去听信社会上那些瞎说的读书无用的观点。你们也不要被那些什么“你读了大学能力、收入还不如我”的话所吓倒,你们要坚信自己比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强,特别是对于工资收入,收入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你的工作能力和掌握的知识,还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如果这个社会分配制度不公或者说不完善,那些缺乏某些先天要素的人再有能力再能干也白搭。为什么,因为你先天缺乏这些要素,比如你出身不好,你爸爸妈妈无法给你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不能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这些你无法选择,你客观上存在这样一些先天缺陷,你无法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竞争,但你如果没有读书没有上大学,你将更惨。不但你们要好好读,而且将来你要鼓舞你们的子女好好读书。当然,我这里讲的好好读书,跟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好好读书不一样,不是去硬啃几本破书,也不是去争取一个好的分数或好的成绩排名,而是其他各个方面,如宽容心、诚信、责任心、做人、协作合作精神、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换句话说,你要让大学、以及名校的牌子真正显示出其名副其实的信号,就必须从哪些方面来塑造自己,锻炼自己。等会我会具体讲到,也是今天我们演讲主题的重点。

没有评论: